-
近日,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在《自然细胞生物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的研究,他们成功地将人类的胃细胞转化为能够分泌胰岛素的细胞,并将这些细胞移植到了糖尿病小鼠体内,实现了对小鼠的治愈。
-
根据今年 4 月发表在《Current Biology》的论文,科研人员研究了 22 种现存物种的发育阶段,认为有袋类动物(学名:Marsupialia)的进化速度要比人类更快,走在所有哺乳动物的前面。
-
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空间站三舱已经部署了多个科研领域的科学实验柜,支持空间站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研究实验和新技术试验。目前,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柜已基本调试完毕,各项太空实验正有序展开。
-
近日,44 岁的演员陈乔恩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自己的第一副老花镜,并称自己“老花眼”了,这一话题迅速冲上微博热搜,不少人感叹“怎么这么年轻就老花了?”其实,老花眼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随着近距离用眼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在四十岁左右就出现了老花眼的症状。
-
质子放射治疗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精准的放疗技术,已成熟运用于多种肿瘤治疗,能够实现对肿瘤的高剂量靶向照射,可定向“爆破”肿瘤。
-
中科信息在接受调研时表示,公司引入的医疗脑机接口技术,主要用于智慧麻醉、智慧康复两大应用场景。智慧麻醉应用场景方面,正在开展麻醉深度监测脑机接口设备选型;智慧康复应用场景方面,引进的脑机接口设备已到位,目前正在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相关专家设计动物实验方案。
-
两家公司将基于索尼提供的 KIRAVIA Backbone 材料进行开发和优化新的 ADC 靶向药物平台,该 ADC 可以选择性的将多种抗癌药物输送至靶细胞,从而提高疗效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攻击。
-
最近,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能在低温下分解和消化塑料的微生物,这可能是微生物回收领域的一次科学飞跃。
-
人类泛基因组参考联盟(Human Pangenome Reference Consortium)近日发布了人类泛基因组(pangenome)图谱,整合了 47 个祖先个体的完整 DNA,尽可能多地描绘人类 DNA(脱氧核糖核酸)序列。
-
2023 年 5 月 8 日,山东大学生殖医学研究中心陈子江院士、高媛研究员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刘江教授合作,在 Cell Research 杂志(中科院一区,IF: 46.297)在线发表了题为“A clinical study of preimplantation DNA methylation screening in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的原创性研究成果。该成果使用表观遗传信息即 DNA 甲基化指标来优选胚胎的方法(PIMS),甲基化水平优良的胚胎的临床检验活产率达到 72%,远高于当前全球辅助生殖活产率不足 30% 的指标。
-
5 月 4 日,全球首例非人灵长类动物介入式脑机接口试验在北京获得成功,该试验在猴脑内实现了介入式脑机接口脑控机械臂,这对推动脑科学领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我国脑机接口技术跻身国际领先行列。据介绍,此次试验由南开大学段峰教授团队牵头,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 医院)、上海心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完成。该试验是在前期介入式脑机接口动物(羊)试验基础上取得的进一步成果,实现了介入式脑电信号从被动采集到主动控制的技术飞跃,突破了血管内脑电信号采集、介入式脑电信号识别等核心技术。
-
科学家研究出了一种新型的基因疗法,能够让眼睛细胞恢复到年轻的状态,从而逆转由于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视神经病变,这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眼病,会导致眼睛突然失明。这项基因疗法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上的实验取得了成功,为治疗老年相关疾病开辟了新的可能
-
最近,一项新的研究给出了一个令人惊喜的答案:定期上网。这项研究于周三发表在《美国老年医学杂志》上,它分析了 18000 名 50 至 64.9 岁的老年人的数据,发现经常使用互联网的人比不经常使用互联网的人患老年痴呆的风险要低一半
-
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正刊于 5 月 2 日发表了百度与合作单位在生物计算领域的突破性成果 ——《Algorithm for Optimized mRNA Design Improves Stability and Immunogenicity》,提出 mRNA 序列优化算法 LinearDesign。百度官方表示,这是中国科技企业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的身份在《Nature》杂志发表论文,这也是 AI 应用于 mRNA 领域的首篇 CNS 主刊论文。
-
这个系统被称为语义解码器,最终可能会使那些因中风、瘫痪或其他退行性疾病而失去身体交流能力的患者受益
-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上班族使用鼠标的方式、以及在键盘上敲击的状态,比心率更能反映出当前的压力程度。
-
近日,一个由分子和进化科学家组成的小型国际团队发现,黄疯蚁雄蚁全身都有两套 DNA。这一独特的发现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并讨论了可能的原因
-
颜宁于去年 11 月宣布归国,被聘任为深圳医学科学院(筹)院长,当时引发网络热议。据“深圳医学科学院”消息,时隔数月,颜宁又有新身份。日前,经深圳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推荐、广东省科技领导小组同意,深圳湾实验室建设发展协调小组审定,聘任颜宁为深圳湾实验室主任
-
研究人员分析了日本航天局“隼鸟 2 号”(Hayabusa2)航天器收集的小行星“龙宫”(Ryugu)样本,从中发现尿嘧啶(uracil)。
-
有朝一日男性是否也能生育后代?《自然》杂志 16 日刊登了一篇论文,报告了一项重磅干细胞研究成果,日本九州大学林克彦团队将雄性小鼠的干细胞转化为雌性细胞,并产生功能性卵细胞。这些卵细胞在受精后,大约有 1% 的胚胎能够产生健康的后代
-
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遗传工程和合成生物学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们修改了一种大肠杆菌菌株,使其对自然界所有已知病毒感染免疫,同时也将细菌或其改造的基因逃逸到野外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
几十年来,人们一直依靠减肥药、类固醇和整形手术来从内到外改变自己的身体。而现在,人们越来越愿意接受另一种方法:在家给自己注射肽
-
纽约大学斯特恩分校社会心理学教授约翰・海特(John Haidt)在最新报告中指出,相对于男孩子,少女的心理健康容易受社交媒体的影响。
-
1 月 31 日,美国生物技术公司 Colossal Biosciences 表示,打算复活渡渡鸟。这是 Colossal Biosciences 公司计划复活的灭绝物种名单中的第三种,另外两种是长毛猛犸象和塔斯马尼亚虎
-
来自北京大学、牛津大学和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联合研究团队近日在权威期刊《美国医学协会精神病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表示人类长期生活在空气质量差的环境下,会导致抑郁和焦虑。
-
在美国的一位外科医生成功地将猪的心脏移植到人类身上之后,慕尼黑的一位医生表示,同样的手术将在未来两年内在德国进行
-
据科技部生物中心消息,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开发了一种用于监测小鼠细胞-细胞动态接触的技术,并通过永久性标记细胞间的接触来追踪细胞接触过程。研究人员将细胞间的接触事件转化为可控的转录程序。在小鼠中,研究人员将人工配体导入一个细胞
-
据阿里达摩院官方消息,达摩院联手国内多家医院,首次将 AI 与普通的平扫 CT 结合,能够有效的识别早期食管癌,敏感度达 93%,特异度达 98%。阿里达摩院表示,食管癌是我国的高发癌症之一,数据显示,食管癌 2020 年全球的新发病例数超过 60 万,死亡人数超过 37 万例,其中有一半来自中国
-
据“中国光谷”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由光谷企业 —— 武汉博沃生物与上海关联公司联合研发的广谱 HPV 疫苗获得澳大利亚人类研究伦理委员会签发的伦理批件,并已完成澳大利亚药品管理局(TGA)临床试验备案,从而正式获准进入临床试验。这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广谱 HPV 疫苗
-
What?你的大脑通过计算微积分来控制快速运动?
该发现来自 MIT 研究团队。
他们认为,大脑并非通过单一信号对高速运动精准控制,而是基于一套复杂的信号处理系统,对抑制、兴奋两种信号进行比对处理,得到最终指令。
论文中,研究团队还用一套更「形象」的说法描述该过程 —— 大脑在自己算微积分。
目前,该项研究已发表在 Cell Reports 上。
加载更多...